close

台灣博物館鐵道部,這個地方我已經期待很久了,終於在2020年整修完畢,所以我也決定在2020年7月15日去這裡走走

【臺灣%2F臺北市】台灣博物館鐵道部

台灣博物館鐵道部

台灣博物館鐵道部就在MRT北門旁邊,它附近還有北門撫臺街洋樓等古蹟。考量一下它們之間的地理位置,最後我就排出這樣的行程:先從"台灣博物館鐵道部"開始逛起,之後再依序前往"北門"、"撫臺街洋樓",這樣台北城北邊的重要古蹟也差不多搞定了

【臺灣%2F臺北市】台灣博物館鐵道部

台灣博物館鐵道部的外觀

【臺灣%2F臺北市】台灣博物館鐵道部

與台灣博物館鐵道部的合照

台灣博物館鐵道部主要以圖片、文字的方式介紹台鐵的歷史,故在下面附上我的"台灣博物館鐵道部筆記":(學生票50元)

1.台鐵,是台灣鐵路的簡稱,它的出現要從1887年的劉銘傳開始說起。劉銘傳是當時的台灣巡撫,他奏請成立"全台鐵路商務總局",這是台灣鐵路官方化的第一步。當時劉銘傳預計要建設雞籠(今:基隆)到台北,之後再從台北經竹塹(今:新竹)到台南的鐵路。然而,雞籠到竹塹的鐵路在1893年順利完成,但是劉銘傳的下一任巡撫邵友濂因為經濟困難的緣故所以就只好放棄竹塹到台南的那段建設了。以上是清領時期的台鐵歷史

2.1895年的馬關條約,台灣被割讓給日本,從此開始長達50年的日治時期。台灣首任總督樺山資紀非常重視鐵道建設,所以憑著清領時期的基礎再加上日治時期的建設,縱貫線鐵路終於在1908年順利通車,使台灣的南北交通不再依靠海運,這是台灣第一次的陸上交通革命。同時,1901年開通的淡水線是台灣第一條支線鐵路,當時建設的目的是為了運送縱貫線的工程材料,畢竟淡水在當時是個非常重要的港口。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因為貨物的運輸量龐大,但當時的縱貫線鐵路是依山而建的,所以無法運送那麼多貨物,也因此在1917年爆發了「滯貨事件」。有鑑於此,日本總督府決定興建一條依海而建的鐵路,也就是今日的縱貫海線,在1922年正式通車,這樣就不會受到山線鐵路無法乘載那麼多貨物的困擾了

3.1956年的時候,有一台高速火車創下了從台北到高雄只花5個半小時的紀錄,這個時間使得台灣的南北往來可以在一日之內完成,這是台灣的第二次陸上交通革命。當然,隨著時代的進步,現在的高鐵只要1個半小時就可以從台北抵達高雄了,這也是台灣的另一項陸上交通革命

4.台鐵主要分為環繞本島的"幹線"、從幹線分岔出去的"支線"兩種。其中,幹線主要從清領時期就開始建設,也就是雞籠到竹塹那段,接著在日治時期又開通了南北縱貫線,之後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到現在也完成了環繞全島的幹線鐵路,包含縱貫線、宜蘭縣、北迴線、花東線、南迴線、屏東線等等。支線鐵路比較有名的像是平溪線、內灣線、集集線等等,它們主要是因為開採貨物需求而興建的,像平溪線就是開採煤礦、內灣線就是開採煤礦和木材等等。隨著資源的耗竭,有些支線鐵路也被迫停駛、或轉型為觀光鐵路,像平溪線、集集線就是非常好的例子

5.台鐵的縱貫山線中,苗栗到台中之間的坡度非常陡峭,所以需要電力機車的加持,也因此在苗栗就興建了台灣第一座為電力機車量身訂做的車庫,我們稱它為"苗栗車庫"。不幸的是,苗栗車庫在1935年遭到大地震的損壞,之後就以電氣化的規模進行設計,但日本政府卻從未在苗栗到台中的路段進行電氣化的建設,所以苗栗車庫從來沒有使用過,這也真是太白癡了

6.日治時期,北台灣有句諺語叫「一錢鑽九孔」,這是一句非常"馬來貘"思想的話。當時,瑞芳到雙溪的路段票價只有一塊日幣,但卻可以穿過九個山洞。有些路段的票價也是一塊日幣,但卻一個山洞都沒穿過過,再加上開鑿山洞不僅花費人力也花費金錢,所以只花一塊日幣就可以撈回這麼多,是非常值回票價的。重點來了,這件事和"馬來貘"有什麼關係呢?請待下面分曉

(補充:"馬來貘"最經典的就是"鍋貼9+1"了。八方雲集的招牌鍋貼是5塊錢,其他的則是5.5塊錢。有一天,我跟"馬來貘"一起去八方雲集吃鍋貼,我就問他說:「我問你喔!如果我點15個5.5的,那這樣子是82.5,他會算82還是83啊?」他說:「算82,他會把0.5捨去。所以你想,如果你要吃10個鍋貼,那你就點9個招牌再加1個5.5的,這樣9乘5是45,再加5.5是50.5,這樣他會把那0.5捨去,這樣你就只要付50塊錢」我說:「所以呢?」他說:「這樣吃10次就可以賺一個鍋貼了」我就說:「喔!」這就是標準的"馬來貘"思想。現在,八方雲集的招牌鍋貼已經漲價到5.5塊錢,其他的則是變成5.8塊錢,不知道這是不是因應"馬來貘"的"鍋貼9+1"而改變的政策啊?)

7.我一直以為"隧道"就是"山洞",但這兩個其實是有差別的。簡單來說,山洞就是穿越山的,但隧道不一定有穿過山。台鐵就有兩座穿過河川的河底隧道,分別是穿過壽豐溪的溪口隧道、穿過馬太鞍溪的光復隧道。同時,南迴線鐵路有個叫"嘉和遮體"的隧道,它是為了防範打靶場誤射過來的子彈而興建的,但是在南迴線鐵路通車後打靶場就搬遷了,所以也沒有作用了。仔細想想,海底隧道的"隧道"不也是沒穿過山嗎?我當時怎麼會沒想到呢?

8.鐵道旁常常可以看到一根柱子上面有兩個圓形號誌,這兩個號誌上面都會寫著數字,例如上面寫著110、下面寫著60,這代表是「速限」的意思。簡單來說,如果駕駛的是傾斜式車輛,例如普悠瑪、太魯閣等列車就要看上面的110,也就是說經過這裡的時候不要超過110公里/小時;如果駕駛的是一般車輛,例如區間車等等,這時看的就是下面的60,代表經過這裡時不可以超過60公里/小時。以上是我今天才知道的知識

9.台灣博物館鐵道部裡面有個火車進站的模型,它是以古時候的台北車站為主角,所以可以看到很久以前的台北轉運站和國光號等等。大約每隔10分鐘就會有一輛火車進站,我有看一下,感覺蠻有趣的

10.這次的特展主題是"台灣鐵道旅館"。台灣鐵道旅館建於1908年,是台灣第一座西式旅館,後來在1945年的台北大空襲中遭到炸毀,原址被改建成新光摩天大樓。下面附上我的"台灣鐵道旅館筆記":

(1)台灣鐵道旅館的住宿金額是1.6日圓~3.5日圓/1晚,展覽中說是蠻平價的。但是,北投文物館也差不多建在這個時候,它的前身是北投地區最高級的"佳山旅館",住宿的金額是6日圓/1晚,這個金額相當於當時上班族月收入的1/3。所以說,住台灣鐵道旅館的金額相當於當時上班族月收入的1/6,感覺也算蠻貴的欸

(2)板垣退助是明治維新的名人,他創立日本的第一個政黨,也就是"自由黨"。他來台期間曾入住過台灣鐵道旅館,並舉辦多次宴會,但離開後因未繳還欠款所以遭到旅館的提告,真是太好笑了

11.以下展品皆為展覽中展示的文物:(包含常設展及特展)

【臺灣%2F臺北市】台灣博物館鐵道部

台灣總督府交通局印

【臺灣%2F臺北市】台灣博物館鐵道部

錫茶葉罐

同時,台灣博物館鐵道部還保留了當時的建設,像是"八角樓"、"防空洞"、"電源室"等等,這些建築和台灣博物館鐵道部同樣都被登錄為國定古蹟

【臺灣%2F臺北市】台灣博物館鐵道部

八角樓

(補充:八角樓建於1919年,是森山松之助在台後期的代表作品。猜猜八角樓是用來幹嘛的?它是當時的男廁,現在則是介紹台灣博物館鐵道部這些建築的地方了)

【臺灣%2F臺北市】台灣博物館鐵道部

防空洞

【臺灣%2F臺北市】台灣博物館鐵道部

電源室

【臺灣%2F臺北市】台灣博物館鐵道部

清代石板道

(補充:"清代石板道"是清末時期交通往來的道路,也是台北城都市建設的重要見證。在照片的右邊有個圍起來的方形,那是日治時期增建的化糞池,所以在清領時期是看不到的)

【臺灣%2F臺北市】台灣博物館鐵道部

機器局圍牆

【臺灣%2F臺北市】台灣博物館鐵道部

與圍牆的合照

16點15分,是我遊覽完畢台灣博物館鐵道部的時間,接下來就慢慢往北門的方向移動了

Gary曰:「台灣博物館鐵道部花了很久終於修復完了,但沒有想像中的精彩,算是蠻失望的」

北門,是台北城中遺留下來的城門之一,名列為國定古蹟,也是台北的地標

北門(承恩門)

北門

(補充:上面這張"北門"的照片看似平凡,但實際上意義重大,它是我使用相機拍出來的第一張照片。這台相機從這張"北門"開始,之後經過2018年的釜山、新加坡、吳哥窟、巴黎,2019年的釜山、北越、布拉格,2020年的釜山、首爾,也陪伴我去過台灣的許多地方,至今仍是我出門在外的好夥伴)

撫臺街洋樓主要介紹洋樓歷史和台北車站的小故事,其中有一段讓我印象蠻深刻的,在這邊分享一下:當時從基隆開往台北的鐵路中,到了汐止所有乘客都要下車來幫忙推車,主要是因為那裡是個斜坡所以車子上不去,只能靠大家用推的力量把車子往上推了。由此可知,當時雖有鐵路,但火車系統仍是不完善的

arrow
arrow

    Gary 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