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坪林,這個地方我本來沒什麼興趣,但看到有茶業博物館,而且學生又是免費參觀,想說來一下也無妨,所以坪林就成為我在2020年7月14日前往的地方

【臺灣%2F新北市】坪林

坪林

我先從MRT新店搭乘923公車到"坪林站"下車,車程大約45分鐘,這樣就順利抵達坪林街區了

(補充:前往坪林的公車有二,分別是"綠12"、"923",這兩台車都是從MRT新店發車的。其中,綠12是開北宜公路的,923是則是開國道3號、國道5號。綠12這台車我在前往石碇千島湖的時候有搭過,但它的班次比923來的不好,如果錯過10點15分的那班就要等到12點30分才有車,不像923是每小時的30分就有一班車,除了12點30分沒車以外。同時,923是開高速公路的,感覺會比開北宜的綠12來的快,所以我才會搭923前往坪林的。這台923公車在11點30分從MRT新店出發,之後在12點15分抵達"坪林站"。在這邊簡單記錄一下,以供之後做參考)

考量一下坪林的地理位置和景點重要性,最後我就排出這樣的行程:先從"坪林老街"開始逛起,這邊還有"保坪宮"可以參觀。穿過老街、往回走就會抵達"坪林拱橋",這裡是欣賞坪林舊橋、坪林新橋的好位置。穿過坪林拱橋,這時就會來到"坪林茶業博物館"。博物館的後方是"坪林生態園區",從這裡可以俯瞰坪林小鎮。逛完茶業博物館、坪林生態園區後再沿著博物館前的北勢溪一直往前走,這時就會來到"坪林親水公園"、"觀魚步道"。在觀魚步道一邊欣賞魚一邊漫步的同時就會抵達"水柳腳吊橋",穿過吊橋就會看到"坪林牌樓",這時候往左是往北宜公路的方向,往右是"水柳腳形象商圈",這邊有很多賣茶葉相關產品的店家。沿著水柳腳形象商圈一直往前就會回到新店客運坪林站,從這裡可以搭綠12公車回MRT新店、923公車回MRT新店區公所和MRT新店,這樣坪林的重要景點也差不多搞定了

"坪林老街"不大,它不像其他老街一樣都是在賣東西的,這裡賣東西的店家比較少,但我今天吃的茶葉饅頭、文山包種茶就是在這裡買的

"保坪宮"是坪林的信仰中心,它的"保坪"就是"保佑坪林"的意思。它的外觀非常新,沒什麼好說的,唯一值得一提的是裡面供奉了一尊「張公聖君」,祂是坪林茶葉的守護神,主要是因為光緒年間居住在大稻埕的茶商感染瘟疫的情況嚴重,所以他們就去請求「張公聖君」前來庇佑,結果瘟疫就漸漸趨緩下來,所以「張公聖君」就被視為茶商的守護神。當然,坪林就是以產茶為主的,所以「張公聖君」理所當然就是這裡的守護神啦!

"坪林拱橋"是一座橫跨北勢溪的橋樑,從這裡可以看到不遠處的坪林舊橋、坪林新橋,其他就沒什麼好說的了

【臺灣%2F新北市】坪林

坪林舊橋(前);坪林新橋(後)(照片攝於"坪林拱橋")

穿過坪林拱橋,右前方的建築物就是"坪林茶業博物館"。當我走到博物館前,突然看到一個告示上寫著:「整修未開放」氣死我了,看來茶業博物館就只好等到下次再逛了

事隔30天,也就是2020年8月13日,我又再次來到坪林,這次坪林茶業博物館也開放了,所以我就進去裡面逛逛(出示學生證→免費參觀) 

茶業博物館主要分為"展示館"、"體驗館"兩個展館,其中展示館主要介紹的是坪林的發展歷史、體驗館則是介紹茶葉的製作過程,故在下面附上我的"坪林茶業博物館筆記":

1.坪林的歷史要從清領時期開始說起。清領前期,坪林屬於拳山堡的範圍,當時是秀朗社平埔族和泰雅族的居住地,就連漢人過來開墾都要先經過他們的同意。直到1796年,漢人才漸漸在這裡定居下來。1874年爆發了牡丹社事件,清廷由「消極治台」變成了「積極治台」,坪林也納入了管轄範圍,並以「坪林尾」的地名出現在「台北府淡水縣」的地圖上。這個時候,清廷為了發展宜蘭地區,同時又要避免居住在雪山山脈中的泰雅族人過來攻擊,所以就在東北角沿岸設置了前往宜蘭的道路,直到後來才被「淡蘭古道」給取代。「淡蘭古道」是從台北出發,中間經過六張犁、深坑、石碇、坪林、石牌抵達礁溪的古道,這條古道有經過坪林,所以是帶動坪林發展的第一步。1895年馬關條約的簽訂,台灣開始長達50年的日治時期,這個時候的坪林是抗日份子的主要據點,主要是因為坪林屬於山區地形,軍隊不易進入,所以他們才敢那麼囂張。到了1920年左右,在日本總督田健治郎的「同化政策」下坪林才被歸屬為台北州文山郡的範圍。1940年代,這個時候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緊張時刻,日本政府為了加強地方控制所以開通了新店到宜蘭的道路,這就是現在北宜公路的前身。然而,現在我們走的北宜公路則是在1971年才完成的。北宜公路的開通使坪林成為台北前往宜蘭的必要中繼站,這也帶動了坪林的第二次繁榮。2006年,雪山隧道的開通,這大大減低了台北前往宜蘭的時間,使得坪林不再是人們的必經之地,所以也漸漸沒落下來。如今,坪林的主角已轉變為茶,也在這裡開設了茶業博物館,成為坪林發展的第二春。以上是坪林發展的簡單介紹

2.等一下會去的"水柳腳吊橋",它的「水柳腳」地名是因為以前這裡種了很多水柳樹,所以才會取這個名字的。起初,水柳腳原是一片荒地,直到咸豐年間居住在景美地區的安溪人為了躲避械鬥才搬到這裡,也漸漸帶動了水柳腳的繁榮。話說,坪林的茶葉就是由安溪人從福建引進的,會不會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啊?

3.1910年,一位名叫蔡巧的女士在鹿港誕生,之後她在馬偕醫院取得了助產師的證照後就和坪林出生的陳法丁結婚並搬到坪林這裡擔任坪林鄉公所的戶政事務員。當時坪林的醫療資源缺乏,更不用說有助產師了,所以坪林的小孩都是由蔡巧一個人接生下來的,也因此大家都稱她為「坪林人的阿嬤」。下面的照片就是蔡巧接生時所用的剪刀。除了蔡巧,坪林的郵差也很辛苦。早期的時候,坪林地區很多地方都沒架設橋樑,所以郵差送信時就要撐竹筏過河,也因此他們就想到了一招怪招:他們將信送到小學,之後再由小學生拿回家交給父母或家人,這樣他們就只要跑學校一趟就好了,這招真是太聰明了,哈哈哈。當然,隨著時代的進步,公路也開通了,所以他們也不用再跑到小學請學生拿信回家了。話說,郵差利用學生的這招真的非常聰明,這就讓我想到國淵的故事了

(補充:三國時代,有人寫信罵曹操,曹操看了非常生氣,就叫國淵去找是誰寫的。國淵一看信,發現引用了很多《二京賦》的典故,所以就找幾個聰明的學生跟他們說:「《二京賦》是個很難學的東西,你們去找個精通的老師和他好好學習」學生聽話了,沒過多久就把老師找到了。國淵看看老師的筆跡,發現和寫信的筆跡是相同的,所以他就找到寫信罵曹操的人了。這招利用學生的方式和郵差有幾分相似,雖然是我事後才想到的,但我想在這邊分享一下)

【臺灣%2F新北市】坪林

蔡巧接生時使用的剪刀

4.茶的歷史要從神農氏開始說起。有一天,神農氏坐在茶樹下煮水,這個時候有片茶葉掉進去,神農氏一喝就說:「哇!神清氣爽啊!」所以就在《神農經》中留下了「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悅志」這段話。東漢末年,華佗首次將茶用來治療病人,並留下「苦茶久食,益意思」這句話。接著到了三國時代的孫皓,他是吳國的末代皇帝,他提出了「以茶代酒」的說法,也就是賜茶來代替賜酒。但是,孫皓明明是個愛酒成痴的皇帝,他往往喝醉之後就穿鑿別人的眼珠或做一些非常殘忍的事情,他怎麼會捨棄酒而改用茶呢?這讓我感覺很奇怪啊!還是說,他不喜歡喝茶,所以就把茶賜給有功將領、官員,把原本要賜給他們的酒留下來自己喝啊!哈哈哈。算了,先別管這些了,繼續回到茶的歷史。到了唐代,陸羽將茶寫成《茶經》這本書,從此開始了品茶的高峰。台灣的茶葉是從福建引進的,之後由商人陶德以"Formosa Tea"的名稱運到紐約販賣,結果一炮而紅,從此台灣的茶葉開始揚名國際

5.茶葉的製作過程大約分為"採菁"、"日光萎凋"、"室內萎凋"、"殺菁"、"揉捻"、"乾燥"、"焙火"等幾個步驟。"採菁"就是採茶的意思,原則上以一芽二葉的茶葉是最理想的。"室內萎凋"是將採下來的茶葉放到陽光下曝曬,這麼做的目的是要讓茶葉的水份散失,以利接下來的步驟。"室內萎凋"是將水份已散失的茶葉放到室內,並透過攪拌的方式使葉片邊緣有所磨損,進而增加酵素作用並促進化學反應。"殺菁"是將攪拌過的茶葉放到炒鍋裡面用手去翻攪,利用炒菁的高溫來降地酵素的活性,同時也讓茶葉的水份消失並增加茶葉的柔軟度,以利接下來的揉捻。"揉捻"是把茶葉弄得捲曲狀並破壞它的結構,使茶葉的汁液流到表面,這樣泡茶的時候這些汁液就更容易溶解到茶水中。"乾燥"指的是將茶葉烘乾,以利茶葉的保存。同時,這個時候的茶稱為「毛茶」或「初製茶」,是可以出售給茶商的,但通常要經過兩次的乾燥之後才會賣給他們。茶商拿到了「毛茶」或「初製茶」之後就放到焙火裡面去燒,使茶葉的香氣產生,但不經發酵的綠茶等茶葉就不需要經過這個步驟。"焙火"的茶葉就可以拿去賣了,所以我們買的茶葉都是經過這些步驟的

6.茶葉的好壞從外觀上就可以判斷出來。原則上,暗處看起來是黑色、亮處看起來是鮮綠色的茶葉就是好茶。同時,茶葉的梗越多代表茶農要花更多力氣去挑除茶梗,所以價錢也會比較高。以上是選擇茶葉的最簡單、最簡單步驟

7.冷泡茶,冷泡茶,為什麼一直強調冷泡茶呢?茶葉中有"咖啡因"、"兒茶素"、"茶胺酸"三種物質,其中咖啡因和兒茶素較有苦味,它們在高溫時比較容易溶解出來;茶胺酸就是茶的甜味的主要來源,它在高溫和低溫時都能溶解出來,所以冷泡茶就是用低溫的溫度來讓具有甜味的茶胺酸溶解出來,而較有苦澀味的咖啡因和兒茶素則溶出來的較少,或根本溶不出來,所以冷泡茶會比熱泡出來的茶少一點的苦澀味。相對地,熱泡茶就是用高溫去浸泡茶葉,這樣咖啡因、兒茶素、茶胺酸都可以溶解出來,所以熱泡茶就會比冷泡茶多一點咖啡因、兒茶素的苦澀味。以上是我今天才學到的知識

8.飲料店常常會有"XX四季春"、"XX四季春",我一直很好奇"四季春"到底是什麼東西啊?走了一趟茶業博物館,我終於知道原來四季春也是一種茶啊!四季春會叫「四季春」是因為它一年四季都可以生產,而且在台灣各地都可以看到,同時又因為它的茶樹不易生病所以可以大量種植,再加上它一年可以生成6到8次,所以才會給它取這個名字的

9.體驗館中讓我覺得最有趣的就是"炒茶"了,雖然手要一直翻攪會很累,而且玩幾次手會很痠,但我還是覺得很好玩

"坪林生態園區"就在茶業博物館的後方,但兩者是不相連的,所以要從外面前往,入口處在坪林拱橋往前一直走的小徑上。看一下坪林生態園區的地圖,它的主要景點有三:"觀景台"、"景觀平台"、"茶郊媽祖"。其中,觀景台和景觀平台會在下面做更詳細的介紹,這邊先附上茶郊媽祖的照片

【臺灣%2F新北市】坪林

茶郊媽祖

根據坪林生態園區的地圖,觀景台是比較輕鬆可以到達的,景觀平台則是要走一段比較陡峭的樓梯,所以是比較難抵達的。考量一下,我想說先去觀景台看看,如果風景ok就好,因為我也不想太累,結果一到觀景台就發現風景都被樹擋住了,所以只好改去景觀平台看看。剛剛在前往觀景台的路上中間有一個岔路,那裡是通往景觀平台的捷徑,這樣就可以不用走那段陡峭的樓梯了,所以我就是走這條路前往景觀平台的。一到景觀平台,風景同樣被樹給擋住了,但樹木沒有觀景台那麼茂密,所以下面這些風景照都是從景觀平台的樹叢縫隙中拍出來的成果

【臺灣%2F新北市】坪林

坪林小鎮

【臺灣%2F新北市】坪林

坪林小鎮(放大版)

【臺灣%2F新北市】坪林

與坪林小鎮的合照

【臺灣%2F新北市】坪林

坪林拱橋(左);國道五號(右)

【臺灣%2F新北市】坪林

與坪林拱橋、國道五號的合照

"觀魚步道"位於北勢溪左岸,也就是茶業博物館那一側。北勢溪的溪水非常清澈,所以裡面的魚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當魚多、聚集起來就會形成一渦渦的黑漩渦呢!

同時,北勢溪每隔幾段就會設有一個攔砂壩。我發現魚都在攔砂壩的下游,我猜是因為那裡的食物比較多的緣故。但是,我也發現魚在落葉多的地方,但落葉卻在攔砂壩的中游,所以我就得到了以下結論:食物多的地方魚就多,就是這麼簡單,哈哈哈

沿著觀魚步道一直走就會來到"水柳腳吊橋",穿過水柳腳吊橋就會抵達"坪林牌樓",這個時候是17點30分,也是我遊覽完畢坪林的時刻,這樣不順的一天也結束了

(補充:今天的不順事件有四。第一,當我抵達MRT新店的時候剛好錯過10點30分出發的那班923公車,所以多等了1個小時。要不是我搭捷運前先去了一趟廁所,這樣多等了5分鐘開往新店的捷運,不然絕對可以趕得上10點30分出發的那班車。第二,我去買茶葉饅頭的時候茶葉饅頭剛好賣完,所以我就請他重新蒸一個給我,這樣又多等了一些時間。第三,當我抵達茶業博物館的時候發現茶業博物館正在整修,而且整修的日期是7/13~7/16,剛好是從昨天開始,真是氣死我了。第四,當我在坪林生態園區拍照的時候太陽直射手機,那麼大的陽光讓手機過熱,真是嚇死我了。以上是今天四件不順的事情總結)

好了,時間拉到8/13,也就是我第二次前往坪林的時候。當天逛完坪林,我就沿著"水柳腳形象商圈"回到新店客運坪林站,和第一次走同樣的路線。但是,第一次我就只有匆匆走過水柳腳形象商圈而已,第二次則是在這裡解決了午餐、晚餐,所以簡單分享一下我的"茶心得":

1.當天中午我吃的是"茶香炒飯",她是將茶葉混進去裡面炒的,所以可以吃到濃濃的茶味,真的非常好吃。重點來了,老闆還招待我一壺免費的紅茶,真的是太善良、太感謝了

2.當天晚上我吃的是"茶油炒飯",他是用茶油去炒的,吃到最後會有一股苦味,感覺好噁心。話說,茶油炒飯的"茶油"莫非是指苦茶油吧?

3.當天晚上我還吃了"茶粿"。簡單來說,茶粿就和九份的草仔粿一樣,只是外皮多了一層茶味而已,其他就沒什麼好說的了

時間再拉回7/14。抵達新店客運坪林站之後我就從"坪林站"搭乘923公車到"MRT新店區公所"下車,從我上車的18點30分開始算起到19點15分下車,車程大約45分鐘,這樣就回到台北捷運的系統了

Gary曰:「在前往坪林生態園區的觀景台路上,我聽到啪啪啪的聲音,但左看、右看、前看、後看都沒有人,抬頭一看卻發現是路旁的植物像亂揮手一樣地在甩動葉片。突然,我踩到地上的落葉發出聲響,"祂"就慢慢軟弱恢復原狀。這種類似電影、小說的情節莫非是有動物躲藏在其中,還是......」

抵達MRT新店區公所,我再搭捷運到MRT西門去西門町走走,反正這兩個站都是在捷運綠線上面。如此一來,坪林也逛了、西門町也逛了,今天也結束了

arrow
arrow

    Gary 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