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海洋科技博物館,簡稱海科館。這個地方我來過一次,是2018年4月27日去望幽谷迷路走到的,只是我也沒有進去,發現越走離望幽谷越遠就往回走了,之後就再也沒有來過了

有鑑於此,我決定在2020年6月23日再次前往海科館,而且這次一定要進去看看

我先搭乘1573客運到"基隆"下車,之後再轉乘103公車到"海科館"下車,車程大約30分鐘,這樣就順利抵達海科館了(優惠票150元,包含常設展、潮境海洋中心)

海科館主要以文字、圖像、模型、影片等方式為主,並搭配互動遊戲、實驗來介紹海洋的相關知識,故在下面附上我的"海科館筆記":

1.沙塵暴往往被視為一種災害,但是它也對台灣東北部外海創造了捕魚的機會。台灣的東北部外海屬於西太平洋,但那裡養分很少,浮游生物也跟著少,漁獲自然也不會多到哪裡去。每年冬季中國華北、內蒙古地區盛行西北季風,台灣則盛行東北季風,這時西北季風將當地的沙塵吹往沿海地區,東北季風再將沙塵吹往台灣東部外海,這些沙塵內含有一些金屬礦物質,這會增加浮游生物的營養來源。有了食物,浮於生物就多;浮游生物多,魚類也跟著多,再加上東北季風引起的風浪達到攪拌海水的作用,使海洋下層的礦物質浮到表面,這就類似湧升流的概念。這時魚類來吃這些食物,漁民也就多了捕魚的機會,所以台灣東北部會有這麼漁港是有原因的。以上是沙塵暴對漁業的發展影響,這是我最新接收到的知識

2.台灣海峽古代被稱作"黑水溝",主要是風浪大導致船難發生頻繁,甚至有「六死三生一回頭」這句諺語,主要是說要渡台灣海峽的10個人中就會有6個死亡、3個活下來、1個看到可怕的風浪就不敢去了。這句話常常在歷史課本裡面出現,主要是描述清領時期閩粵移民渡海來台開墾的艱辛

3.海洋中的魚類背部通常都是藍色的、腹部通常都是白色的,這其實是有原因的。從上往下看,背部的藍和海水的藍都是深色的,這樣有躲避海鳥、敵人的捕捉;從下往上看,腹部的白和天空的淺藍都是屬於淡色系,所以也可以躲避掠食者的攻擊。簡單來說,這樣的設計就是讓魚類和周圍環境融為一體,進而達到保護色的效果

4.龜山島是台灣的活火山,它會噴出非常高溫的硫磺氣體,這個溫度再加上有毒物質會將附近的浮游生物殺死。這個時候烏龜怪方蟹就會出現,牠們會以被殺死的浮游生物為食,全部聚集在硫磺噴發口的附近。烏龜怪方蟹牠們好像是龜山島附近特有的物種,牠們吃的食物都是有毒的,所以也不可以吃。以上是我在海科館得到的新知識

5.地球有三大洋,分別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也有大大小小的河川、溪流,這些水裡面以海洋的含鹽量最多。海科館提供了一個數據,如果將這些海水全部曬乾,裡面鹽全部堆到陸地上,這時會達到150公尺的高度。我一開始看的時候覺得好遜喔!畢竟它的背景是以101為模型做解說的。後來看看是陸地上,那這就合理了,不然那麼多的海水、那麼多的鹽只能堆大約50層樓的101真的也太少了吧!如果是全球的陸地還差不多呢!

6."牽罟"是一種捕魚方式,在澎湖又稱為"牽網"或"牽繪"。它主要是將網子灑向海面,這時人再從岸上拉,這樣就把海中的魚給撈上來了。撈上來的魚就是大家的財產,所以只要有出力就可以得到漁獲,即使沒有提供網子等器具照樣可以拿到戰利品的。最後,我也有體驗一下什麼是"牽罟",簡單來說就是拉拉那條繩子,雖然在海科館拉是蠻輕鬆的,但實際可不簡單啊!除了大網的重量再加海水的阻力,同時還要包含網中的魚和魚的反抗,這些力量加起來是非常大的,所以才需要那麼多人一直拉拉拉啊!

7.海科館還有提到一些海盜的故事,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張保仔"和"張秉鵬"了,故在下面附上它們的簡介:

(1)張保仔的原名叫張保,他15歲的時候和父親出海捕魚被海盜鄭一抓了,後來受到鄭一器重變成了心腹。之後張保仔擴大海盜規模,船隻數量甚至超越當時清朝水師的兵船總數,是19世紀初期廣東沿海最有名的海盜。最後張保仔接受清朝的招降,最後被派去駐兵澎湖。比較令我驚訝的是張保仔的治軍十分嚴謹,如果有逃亡者、掠奪物品佔為私有、性侵婦女都會被他斬首,這和我想像的海盜是不一樣的

(2)張秉鵬是張德寶商號的創辦人,是萬華地區(當時稱作艋舺)的首富。根據傳說,張秉鵬被海盜蔡牽抓到,蔡牽是泉州人,張秉鵬也是泉州人,而且蔡牽的妻子也姓張,所以他就發現原來張秉鵬是他妻子的遠房親戚,所以就把張秉鵬放了。同時,他又給張秉鵬一面黃旗,吩咐他只要插這面黃旗在船頭就不會有人敢搶劫了。從此,張秉鵬就一帆風順成為一個大富翁了。這個故事可以知道女人的威力也真是不小啊!想當年劉邦被圍白登要不是閼氏的忌妒他還有辦法活著出去嗎?要是沒有陳平的計謀他能活著離開嗎?我想是很難的吧!

(補充:劉邦去跟匈奴冒頓征戰,這時匈奴把精壯人馬都藏起來,只留老弱婦孺給劉邦看。這時劉邦派去的使臣都說可以攻打,只有劉敬說不行,他的理由是:「兩國交兵是在互相炫耀,但匈奴卻只擺出老弱殘兵,其中一定有詐」結果劉邦就以擾亂軍心為由把他監禁起來了。後來劉邦率軍輕鬆打敗匈奴進了白登城,這時匈奴的精壯人馬就出沒把白登團團圍住,劉邦怎麼樣也衝不出去。這個時候陳平就獻計:「匈奴冒頓對妻子閼氏唯命是從,所以用美人圖賄賂她說:『劉邦願獻此女子給冒頓,希望冒頓放她出去』」閼氏一看,這個女人這麼美,如果冒頓喜歡她就不理閼氏了,所以她就去說服冒頓放劉邦出城了。同時,跟冒頓一起出兵的還有韓王信,韓王信說:「他一定是沒有女人來亂說,一定要看到女人才放劉邦出城」冒頓聽了他的建議,叫劉邦把女人擺在城上給他看。到了晚上,果然一大堆美女出現了,冒頓高興地就放劉邦出城。進城一看,這些女人全是木偶,這又是陳平的詭計,所以就生氣地派兵追趕,結果追趕的大將王壙追到一半就被埋伏的樊噲殺了,匈奴也大敗而回。最後劉邦回去釋放了劉敬,又把說可以攻打的使臣全部殺了。以上是西漢演義的故事)

8.根據傳說,達悟族人犯了飲食的禁忌導致災禍頻傳,這個時候得到了飛魚的幫助才化解這個危機。每年春季食,飛魚會伴隨黑潮到達蘭嶼外海,達悟族人認為這是天神的賜予,所以就舉行了飛魚祭。然而,飛魚是達悟族人的恩人,他們怎麼還會去捕食飛魚呢?這讓我百思不解啊!

9.1955年4月4日,有一艘名叫「自由中國號」的木造帆船從基隆港出發,它預計要參加6月11日在舊金山舉辦的國際帆船比賽,但是它到了8月才抵達舊金山,所以就錯過比賽了。然而,它橫渡太平洋的精神震驚全美,所以就在舊金山29號碼頭建立了紀念碑來記載這個經過。但是,4月出發,8月才到,比6月初的比賽整整多了2個月,這也差太多了吧!為什麼不早一點出發呢?早到總比晚到好啊!

10.海科館有一個名叫"與魚同游"的遊戲,它是坐在魚車上操控方向來跟著魚群移動,如果偏離魚群可能就會被大鯊魚吃掉。問題來了,魚聚集在一起確實比較安全,但是是因為"魚"多勢眾導致其他其他魚不敢欺負你呢?還是魚聚集在一起就有更多吃的選擇,這樣被吃掉的機率就下降了呢?反正要吃就先吃別人,也不一定會吃到我啊!

11.「鏢魚魚槍法」是一種捕魚方法,它是透過經驗老到的魚夫在漁船上投鏢槍刺魚,魚被刺中後就會盡力掙扎,這時船上的漁民就用力拉鏢繩把魚拉過來。經過多時的掙扎,這時魚的體力也沒了,就只好乖乖受俘了。館內也有提供一個鏢魚的遊戲,我玩了兩次只鏢到一隻旗魚,但我根本是在亂揮,就像揮舞長槍那樣,主要是旗魚太快就不見了,所以亂揮看看用亂槍打鳥方式能不能鏢到一隻,結果還真的成功了,YA!

12.「魷釣漁法」是捕捉魷魚的方式。魷魚白天在深海棲息,晚上才到海水表面覓食,這時漁民就會用魷魚的趨光性來捕捉魷魚。我在越南的下龍灣有體驗過釣小卷,原則上就是用這個方式。在船的周圍掛上小燈,這時再把釣竿放進水裡,接著就看看小卷會不會上鉤啦!最後,我當然沒釣到,但也算是蠻好玩的

13.館內還有一個搬貨櫃的遊戲,主要是將貨櫃從船上運下來再送上卡車,限時120秒要完成。我玩了幾次,全部失敗,最主要是因為要準確地放到指定位置,雖然有螢幕可以從上方看,但吊線一直晃來晃去的讓貨櫃很難控制,所以讓我覺得超難的

Gary曰:「海科館也太無聊了吧!雖然它介紹的非常豐富,但沒什麼古文物,再加上我又沒什麼興趣,所以就只有看看而已。同時,搭配蘭陽博物館的經驗,這讓我重新思考"博物館"的意義:如果只有文字、圖像、影片,那不是上網找就可以了嗎?這樣只要有個空間展出不就可以開座博物館了嗎?我覺得啊!博物館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古文物,透過古文物來介紹歷史發展,而不是只有圖像、文字而已。簡單來說,我心目中的博物館就是要像大英博物館的"博物館"那樣」

逛完海科館,我再前往潮境海洋中心。潮境海洋中心就是一座小小的水族館、大大的水族店,裡面有很多魚和水中生物,只是有些凌亂,所以我就只有大概看看而已。下面魚類、水中生物的照片皆是攝於潮境海洋中心的成果

【臺灣%2F基隆】海洋科技博物館

【臺灣%2F基隆】海洋科技博物館

【臺灣%2F基隆】海洋科技博物館

【臺灣%2F基隆】海洋科技博物館

16點30分,是我逛完潮境海洋中心的時間。之後再沿著海洋中心前的斜坡往上就抵達潮境公園了,這裡是個欣賞風景的好地方

【臺灣%2F基隆】海洋科技博物館

岬角風光(照片攝於"潮境公園")

按照地理位置,沿著海科館前的馬路一直走就是往深澳、九份的方向。上面那張"岬角風光"的照片中可以看到山中有個聚落,那就是九份的位置。同時,深澳那邊也可以看到九份,所以照片中的第一個岬角就是深澳的位置了

【臺灣%2F基隆】海洋科技博物館

九份小鎮(照片攝於"潮境公園")

【臺灣%2F基隆】海洋科技博物館

與深奧岬角、九份小鎮的合照(照片攝於"潮境公園")

【臺灣%2F基隆】海洋科技博物館

基隆嶼(照片攝於"潮境公園")

我大概在潮境公園待到18點鐘,之後再走回海科館搭乘103公車到廟口夜市吃晚餐,最後再從基隆火車站搭乘1573客運回台北,這樣失望的一天也結束了

arrow
arrow

    Gary 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