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和平島公園,這個地方我已經去了不知道多少次了,但總覺得不夠完美,所以我決定在2020年6月15日再去一次,這次一定要完美而歸

【臺灣%2F基隆】和平島公園

↑和平島公園

我先搭乘1573客運到基隆,之後再轉乘101公車到"和平島公園"下車,車程大約25分鐘,最後再走一小段路就抵達和平島公園的入口處了(學生票40元)

(補充:這是我第三次來和平島公園,第一次來的時候是免費參觀,因為有很大一部分在整修;第二次來的時候是學生票20元,因為剛整修完來慶祝一下;第三次來的時候是學生票40元,這個時候離整修結束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了,所以又回歸到原本的票價。然而,仔細看會發現"0→20→40"這是呈一個公差為20的等差數列,這可真是有趣啊!)

和平島公園和野柳一樣都是以奇石怪岩為主,所以又是發揮想像力的時刻了,故下面這些岩石有些是和平島公園自己想的,有些是我自己發現的,所以在這邊附上岩石照片和它的說明

【臺灣%2F基隆】和平島公園

人面獅身岩(左);豬蹄石(右)

(看圖說故事:"人面獅身岩"是和平島公園取的,我給它的名字叫"拉美西斯二世",因為它的樣子就是埃及法老的側面。講到埃及法老我就想到拉美西斯二世,所以才會取這個名字。"豬蹄石"是"拉美西斯二世"右邊那個有兩個石塊尖尖往上、中間有一個小裂縫的石頭,它的樣子就是豬的蹄膀,所以我才會給它取名為"豬蹄石")

【臺灣%2F基隆】和平島公園

拉美西斯二世(左後);豬蹄石(右後);骨牌岩(前)

(看圖說故事:"骨牌岩"是照片中央那堆黑黑的石塊,它們排列的樣子就像骨牌依序而行的樣子,只是還沒有把它們推倒罷了)

【臺灣%2F基隆】和平島公園

豬蹄石(右一);拉美西斯二世(右二);基隆嶼(左)

【臺灣%2F基隆】和平島公園

萬人堆(前);基隆嶼(後)

【臺灣%2F基隆】和平島公園

萬人堆

(看圖說故事:"萬人堆"是和平島公園想的名字,它的最佳觀賞角度是從上往下,就像"萬人堆"的第二張圖一樣。從上面看,那一塊一塊的岩石就是一個一個的小人,誇大一點的說法就是有萬人了,所以就給它取名為"萬人堆")

【臺灣%2F基隆】和平島公園

犀牛望嶼

【臺灣%2F基隆】和平島公園

犀牛望嶼(放大版)

(看圖說故事:"犀牛望嶼"是我自己想的名字,其中的"嶼"指的是基隆嶼。所謂的"犀牛",指的是照片中央那塊凸起來的岩石,那裡是犀牛的頭和角,雖然有點不怎麼像,但我看到的第一個反應就給它取名為"犀牛望嶼"了,所以就把它當成犀牛吧!)

【臺灣%2F基隆】和平島公園

【臺灣%2F基隆】和平島公園

【臺灣%2F基隆】和平島公園

海兔岩(左一);躺著的犀牛(左二);基隆嶼(右二);彈塗魚岩(右一)

【臺灣%2F基隆】和平島公園

海兔岩(中央);躺著的犀牛(右)

(補充:"海兔岩"就是"犀牛望嶼"的"犀牛",它是和平島公園想的名字,但我完全看不出有兔子的樣子。所以我就上網找了一下什麼是"海兔",但看起來就是一個毛絨絨的東西,雖然和兔子有點差別,但根本不像"海兔岩"啊!這可真是奇怪啊!)

【臺灣%2F基隆】和平島公園

躺著的犀牛(放大版)

(看圖說故事:"躺著的犀牛"是我自己想的名字,嚴格說起來叫"躺著的野獸"更為恰當。照片中央的岩石是牠的臉,最上面兩塊凸起是牠的耳朵,耳朵下面是眼睛,眼睛下面是鼻子,鼻子正下方有塊分離的岩石,那塊岩石與鼻子所在的岩石中間正是嘴巴的所在。犀牛臉的左側是牠的身體。那為什麼會取名為"犀牛"呢?動物園的犀牛皮膚就和這塊岩石很像,唯一不像的就是犀牛有角,但這隻犀牛沒角,只是我看到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想到犀牛,所以才會命名為"躺著的犀牛",但說"躺著的野獸"也是可以的)

【臺灣%2F基隆】和平島公園

【臺灣%2F基隆】和平島公園

【臺灣%2F基隆】和平島公園

基隆嶼(中);彈塗魚岩(右)

【臺灣%2F基隆】和平島公園

彈塗魚岩(放大版)

【臺灣%2F基隆】和平島公園

海蟑螂岩(左);彈塗魚岩(右)

(看圖說故事:說到彈塗魚,我就想到海蟑螂,所以右邊那塊是彈塗魚岩,左邊那塊當然就是海蟑螂岩啦!)

【臺灣%2F基隆】和平島公園

【臺灣%2F基隆】和平島公園

豬腳岩(左);大砲岩(右)

(看圖說故事:"豬腳岩"是照片左邊的那塊岩石,它的樣子就像豬腳的形狀,所以才會有這個名字。"大砲岩"是我自己想的,它上面一塊一塊的石頭就是大砲的炮身,最靠近豬腳岩的那塊就像砲彈的射出口,而最右邊的那塊則是大砲的基座,通常是點火、輪子所在的地方)

【臺灣%2F基隆】和平島公園

不知名岩石一

(補充:這點在《野柳》這篇文章提過了。同一顆岩石在不同角度看就會有不同面貌,就像"俏皮公主"正面看是"俏皮公主",左邊一點看就變成"巴黎聖母院的怪獸"了,再左一點就變成"親親"了,如果往右一點則會變成"眼鏡蛇"。同時,"女王頭"側面看是女王頭的樣子,正面和其他角度看就什麼都不是了。上面這張"不知名岩石一"其實是"豬腳岩"的另一面,只是從正面看是"豬腳岩",側面看就變成這個樣子了,雖然還是有豬腳的樣子啦!)

【臺灣%2F基隆】和平島公園

千疊敷(左);蕃字洞(右)

【臺灣%2F基隆】和平島公園

千疊敷

(補充:"千疊敷"的名字起源於日本人,它主要描述的是海蝕平台上的豆腐岩。這些豆腐岩的大小就和榻榻米差不多,從上往下看就像鋪了幾千張一樣,所以才會給它取名為"千疊敷")

【臺灣%2F基隆】和平島公園

蕃字洞

(補充:"番字洞"的由來起源於1668年,當年鄭成功打敗荷蘭人,有些人就逃到這個小洞裡,並在裡面刻下了荷蘭文字,所以才會取名為"蕃字洞"。然而,經過多年的侵蝕這些文字已經不見了,現在只剩下這個海蝕洞和這個故事可以令人憑弔了)

【臺灣%2F基隆】和平島公園

【臺灣%2F基隆】和平島公園

和平島峽谷

(看圖說故事:"和平島峽谷"是我自己取的,它的模樣就像一個大峽谷的樣子,所以才會有這個名字。下面會提到的"大鵬展翅岩"就在"和平島峽谷"內、"蟹老闆"就在"和平島峽谷"正前方的大海上,這邊先稍微提一下,以為後面做鋪陳)

【臺灣%2F基隆】和平島公園

大鵬展翅岩

(看圖說故事:國中的時候我們有跳"大鵬操",裡面有一句話叫「大鵬展翅,直上雲霄」,它是以大直的校徽發想出來的。"大鵬展翅岩"就和大直校徽長得很像,只是缺少了翅膀而已,但我還是給它取名為"大鵬展翅岩"。最後,我們校慶的時候要跳大鵬操,剛好那天下雨所以跑去體育館跳,那個時候全校就只有我們班凸出我一個人,所以老師就把我拉到隔壁班的最後一個,剛好他們班的最後一個是鍾思餅,所以我就排到他後面跟他玩,中間有一步是要伸腿往前踢,之後再往後踢,所以我就往前踢他,之後他再轉身來踢我,剛好我是最後一個所以一大堆家長在看,但我也不管,反正我玩得開心就好,哈哈哈)

【臺灣%2F基隆】和平島公園

海豹岩

【臺灣%2F基隆】和平島公園

海豹岩(放大版)

(補充:"海豹岩"顧名思義就是像海豹的樣子,所以也沒什麼好說的了。但是,我覺得"海豹岩"的名字取得不好,它看起來一隻鳥的樣子,所以應該叫"鳥岩"或"鴿子岩"才對吧!)

【臺灣%2F基隆】和平島公園

蟹老闆(左);河馬岩(右)

【臺灣%2F基隆】和平島公園

河馬岩

(看圖說故事:"河馬岩"是照片中間偏右的那塊岩石,它主要呈現河馬沉在水裡的樣子。"河馬岩"最前面的岩石有塊裂痕,那裡是河馬嘴巴的部分,往後有兩塊凸凸的岩石則是牠的眼睛,眼睛後面較白的岩石就是牠的身體,所以這是一隻凸眼的河馬)

【臺灣%2F基隆】和平島公園

蟹老闆(左);瘤石(右)

(看圖說故事:"蟹老闆"就是一隻螃蟹,它上面有兩塊凸凸的岩石就是牠的眼睛,眼睛所在的石塊就是牠的身體,身體左邊的岩石則是牠的螯,螃蟹的角則沉在水底所以看不到。"瘤石"看起來很深奧,其實只是描述一塊石頭上面長了很多怪東西,就像長了一個一個瘤一樣,所以才會取名為"瘤石")

【臺灣%2F基隆】和平島公園

基隆嶼(放大版)

【臺灣%2F基隆】和平島公園

千疊敷(近);和平島岬角(遠)

以上是和平島公園的主要岩石。原則上人面獅身岩、萬人堆、海兔岩、彈塗魚岩、豬腳岩、千疊敷、蕃字洞、海豹岩是園方想的,其他都是我自己想的,在這邊簡單記錄一下

(補充:和平島公園內有一座"琉球漁民慰靈碑",主要描述1905年左右有一群琉球漁民遷居到基隆,這個時候基隆人提供給他們居住的地方,琉球漁民也教基隆漁民捕魚的方式,這可真是令人感動的故事啊!)

Gary曰:「和平島公園的岩石特殊性較少,不像野柳的女王頭、仙女鞋、燭台石一看就知道了,反而要花很多心思在想像,就像"金剛岩"我怎麼看就是看不出來,還是我取的"躺著的犀牛"最像啊!」

16點30分,是我逛完和平島公園的時間,接下來我就走回公車站搭乘101公車回海洋廣場

基隆港,是基隆的門面。海洋廣場,是觀賞基隆港的好地方。我在這裡看了一下,這樣也算把基隆港搞定了吧!

【臺灣%2F基隆】基隆港

基隆港(照片攝於"海洋廣場")

【臺灣%2F基隆】基隆港

與基隆港的合照(照片攝於"海洋廣場")

海洋廣場附近是基隆火車站,我的晚餐就是在火車站附近解決的。吃完晚餐,我就搭乘1573客運回台北,這樣今天的和平島公園也完成了

(補充:回程的1573客運全程只載了我一個人,這種情況我搭5次已經有2次這樣了,比率高達40%。這種包車的感覺固然很爽,但想到客運虧錢、司機沒載到客也為他們感到難過啊!)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ary Wei 的頭像
    Gary Wei

    Gary的旅行日記

    Gary 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