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聖詹姆斯公園 St. James's Park,這個地方我上次有來過,但嚴格說起來就只有路過、快速遊覽而已,所以除了中央有一個大水池以外就沒什麼印象了

有鑑於此,我決定在2022年10月12日再次來到聖詹姆斯公園,而且這次一定要認真遊覽

【英國%2F倫敦 London】聖詹姆斯公園 St. James%5Cs Park

聖詹姆斯公園

根據公園內的告示牌介紹,聖詹姆斯公園最早是一個充滿豬的濕地,後來Henry VIII(亨利八世)在1532年將這裡買下來,主要是希望可以在聖詹姆斯宮旁邊建一個養鹿公園,這樣他就可以方便打獵了。到了17世紀,Charles II(查理二世)看到法式庭園的風光後就決定來個大改變。首先,他先開鑿了一個大運河,這樣他就可以夏天在運河游泳、冬天在運河溜冰。其次,他又在運河兩邊種了大樹和大草原,這樣他就可以盡情地在公園內遊玩。最後,來到1820年代,有一個叫John Nash的建築師受到Prince Regent(也就是後來的喬治四世)的委託重新改建了聖詹姆斯公園。首先,他先把運河改建成一個湖泊,並鋪設一些步道。接著,到了1857年,他又在湖泊中央增加了一座懸掛式橋樑,只是那座橋樑已經在1967年被新的橋樑,也就是今天看到的這座給取代了,所以已經看不到了。最後,整座公園基本上都是維持John Nash設計時的樣貌,所以今天看到的聖詹姆斯公園可以說是John Nash設計的

基本上,聖詹姆斯公園的最佳風景就是在Blue Bridge,也就是湖泊中央的那座橋樑,從這裡可以隔著湖水看到倫敦眼、白金漢宮的風光,故下面這些照片都是在Blue Bridge上拍的

(補充:Blue Bridge是Eric Bedford設計的,它的前身是John Nash在1857年設計的那座橋樑。然而,在John Nash的那座橋樑之前還有一座中國式的橋樑,它主要是為了1814年8月1日晚上的一個派對所興建的。這場派對主要是慶祝英國在某一場戰爭打敗法國,所以預計在派對結束時施放煙火。然而,在煙火施放之前這座橋就已經著火了,但是觀眾還笨笨地以為這是煙火施放的一部分在那邊歡呼,孰不知有兩個人為了救火所以被燒死了。最後,這座中國式的橋樑還繼續存活到1825年,但是為什麼被拆除導覽就沒有說了)

【英國%2F倫敦 London】聖詹姆斯公園 St. James%5Cs Park

Blue Bridge的風光(背景為倫敦眼)

【英國%2F倫敦 London】聖詹姆斯公園 St. James%5Cs Park

↑↓在Blue Bridge上與聖詹姆斯公園、倫敦眼的合照

【英國%2F倫敦 London】聖詹姆斯公園 St. James%5Cs Park

【英國%2F倫敦 London】聖詹姆斯公園 St. James%5Cs Park

Blue Bridge的風光(背景為白金漢宮)

【英國%2F倫敦 London】聖詹姆斯公園 St. James%5Cs Park

↑↓在Blue Bridge上與聖詹姆斯公園、白金漢宮的合照

【英國%2F倫敦 London】聖詹姆斯公園 St. James%5Cs Park

最後,聖詹姆斯公園還有很多動物,除了最基本的鴨子、天鵝、"狐狸"等等,據說還有貓頭鷹呢!然而,這裡的"狐狸"一直在地上找什麼東西,我猜應該是食物吧!牠們一直翻來翻去,但是感覺是用聞的,這個時候只要靠近牠們,而且最好還是站著不動,牠們就會看著你,如果蹲低並做出給食物的樣子牠們就會靠近,但發現沒有食物就會跑了,只有一隻笨"狐狸"還想爬到我身上的樣子,抓了我的褲子一下就跑了。好險我的褲子夠厚,不然就被牠抓破了

【英國%2F倫敦 London】聖詹姆斯公園 St. James%5Cs Park

覓食中的"狐狸"

(補充:明明是松鼠,為什麼我會說是"狐狸"呢?俗話說:「察見淵中魚,不祥」,有些事情就不要知道太清楚了)

12點40分,是我遊覽完畢聖詹姆斯公園的時間,這樣聖詹姆斯公園也就搞定了

Gary曰:「聖詹姆斯公園的最佳遊覽時間是早上,除了人都跑去白金漢宮看衛兵交接以外,還可以聽到衛兵樂隊在那邊演奏音樂,這種邊聽音樂邊逛公園的感覺真是太爽啦!」

[補充]

衛兵博物館 Guards' Museum,就在聖詹姆斯公園的對面,主要是透過衛兵的衣服、用過的東西,像是武器、樂隊用的鼓等等,還有勳章跟衛兵的相關畫作來展示衛兵的歷史。然而,導覽的英文寫得非常難,我看了非常吃力,所以只把看得懂的部分整理成"衛兵博物館筆記"附在下面:(學生票£5.00)

1.衛兵的歷史要從17世紀開始說起。17世紀中葉,當時英格蘭的國王是查理一世(Charles I),據說他非常地獨裁,所以議會的代表克倫威爾(Oliver Cromwell)就發動了Civil War。經過7年的抗戰,克倫威爾贏了,查理一世也在Palace of Whitehall被處死了。順帶一提,Palace of Whitehall已經被大火燒毀,所以現在只剩下國宴廳 Banqueting House一棟建築而已。查理一世的兒子查理二世(Charles II)想要恢復王權,所以就拼命尋求別人的幫助,像是西班牙等等。然而,他失敗了,但他也意識到有組織新的軍隊的必要,所以就成立了Grenadier Guards,同時還有Coldstream Guards、Scots Guards,只是這兩支軍隊的英文寫得太難了,所以完全看不懂。算了,先別管那麼多了,在克倫威爾死後的兩年,也就是1660年,查理二世好像成功返回英格蘭,這三支軍隊也成為現在衛兵的前身。順帶一提,現在還多了一支Irish Guards,主要是Irish Regiments在South African War表現優異,所以維多利亞女王(Queen Victoria)為了表彰他們就在1900年成立了這支新的軍隊。基本上,這些衛兵就是一直打仗、一直打仗,像是參加美國獨立的戰爭(The War of American Independence)等等。然而,在18世紀的時候,這些衛兵又多了一項新工作,也就是供娛樂之用,所以這也構成我對衛兵的唯一印象,就是來白金漢宮看衛兵交接

2.紐約(New York),為什麼叫New York呢?原來這是衛兵取的啊!根據導覽的介紹,1664年的時候隸屬於Coldstream Guards的船長Robert Holmes經過紐約這個地方,為了紀念國王的哥哥還是弟弟(導覽只用"brother"這個字)Duke of York,所以就將這個城市命名為New York了。以上是紐約命名史的簡單介紹

3.下面附上衛兵博物館的展品:

【英國%2F倫敦 London】衛兵博物館 Guards%5C Museum

After the Battle 畫家:P.H. Calderon

4.這點不是衛兵博物館的內容,雖然有期待過會稍微提到,但後來想想應該也不會。根據我的觀察,那些衛兵站累,或手拿不動槍時就會走一走,或者是酷酷地把槍甩到另外一隻手上,反正他們只要維持固定姿勢就好。這個時候就會有笨蛋觀光客覺得:「哇!我運氣好好啊!竟然看到衛兵在甩槍欸」,孰不知,這只是他們累了休息、換動作的姿勢罷了,哈哈哈

Gary曰:「衛兵博物館也真是的,逛到一半竟然火災警報器響了,所以就被趕出去。然而,衛兵博物館在地下,所以沒有網路,趁這個時候出去趕快用一下Google翻譯,結果看了還是......算了吧!真的太難了。話說,英國的火災警報器怎麼那麼常響啊?」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ary Wei 的頭像
    Gary Wei

    Gary的旅行日記

    Gary 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