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北市立美術館,簡稱北美館,這個地方我早就來過了,只是已經沒什麼印象了,是我後來看到小學的作文還是遊記有寫北美館的心得才想起來的,但內容也沒什麼值得一提的,唯一的亮點就是寫得太爛所以直接被廖婉竹用紅筆批了「重寫」兩個大字

有鑑於此,我決定在2022年1月1日再次前往北美館,而且這次一定要認真遊覽

然而,我又不可能在北美館待一整天吧!考量一下北美館就在MRT圓山附近,所以我就排出這樣的行程:先從MRT圓山穿過花博公園抵達"台北市立美術館",這是今天最重要的景點,所以一定要好好逛。逛完北美館,之後再去旁邊的"圓山別莊"看看。圓山別莊旁邊有個地下道,所以逛完圓山別莊再從旁邊的地下道前往"兒童樂園"。兒童樂園除了以前常去的有摩天輪、旋轉木馬的地方還有大陣頭廣場、小陣頭廣場、閩式建築群等地方可以參觀,這些地方統稱"昨日世界",等一下會在下面做更詳盡的介紹。逛完兒童樂園,之後再去旁邊的"圓山遺址"和"臨濟護國禪寺"看看,最後再回到"花博公園"。花博公園旁邊就是MRT圓山,從這裡可以搭捷運到各個地方,所以把它設為今天的最終站,這樣北美館也逛了,附近的重要景點也搞定了,這是最完美的情況

"台北市立美術館"主要以當代藝術為主、現代藝術為輔,所以要運氣夠好才可以看到有點歷史的畫作。對我還說,當代藝術就是一些看不懂的東西,所以我就一直等,等到哪一天北美館舉辦現代藝術的展覽再去把照片補齊。一等再等,我終於等到北美館舉辦「走向世界:臺灣新文化運動中的美術翻轉力」和「掘光而行:洪瑞麟」的展覽,這些展覽的畫作基本上都是現代藝術的作品,而且有些還是北美館的鎮館之寶或非常非常重要的館藏,故在下面附上這兩次展覽的重要畫作(出示學生證→免費參觀)

(補充:當代藝術和現代藝術有什麼差呢?簡單來說,現代藝術是指20世紀中葉以前的作品,所以像畢卡索、馬諦斯、達利都是現代藝術家;當代藝術是指20世紀中後期到現在這個時候的作品,所以看到創作於2020年、2021年的畫作都是屬於當代藝術。話說,我會知道這兩個之間的差異也是有原因的:2018年的時候,我在巴黎EF遇到一個台灣過去的美術老師,雖然我已經忘記我們在聊什麼了,只記得好像跟龐畢度中心有關的樣子,當時她就有提到現代藝術和當代藝術兩個聽起來很專業的話,我就跟他說:「哎呀!兩個沒什麼差啦!」,結果她就很嚴肅地跟我說:「兩個差很大好不好?現代藝術是指20世紀左右的作品,當代藝術則是現在這個時候的創作」,接著她又跟我說:「拜託,我可是美術老師欸!這種事情問我最清楚了」。從此以後,我就知道現代藝術和當代藝術是有差的,所以就可以在不懂的人前面裝得好像很厲害的樣子,嘻嘻嘻)

(補充:原則上,下面這些畫作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可以說是北美館最重要的館藏,它們的創作年代比較久遠,但是比較雜亂,所以要辨別的話最好是用刪去法,也就是把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畫作踢掉後剩下的就是第一部分的作品了。順帶一提,這些畫作有些是從台灣美術館或其他地方借來的,所以不完全是北美館的館藏。第二部分只有一幅畫,也就是藍蔭鼎的《農家秋日》,這幅畫是這些作品中唯一一幅在今天拍的,等一下會在下面做更詳細的拍照過程分享。第三部分是洪瑞麟的作品,簡單來說只要畫家是洪瑞麟就代表這是在「掘光而行:洪瑞麟」的展覽中拍的)

(補充:今天會來北美館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北美館每個禮拜二到禮拜天開館、禮拜一公休,但除了每天的17點以後開放免費參觀外就只有禮拜六開放學生全天免費參觀,所以要好好逛又不用花錢的花就能選禮拜六了。根據Gary兵法:「特別的日子就是要去特別的地方」。等了好久,終於等到「禮拜六+特別的日子」的組合了,所以我才會選在2022年1月1日前往北美館。順帶一提,除了禮拜六以外,北美館都是17點30分閉館,所以要免費參觀的話也只能逛30分鐘。然而,北美館在禮拜六會延長開放到20點30分,所以要免費參觀又可以好好逛的話可以選在禮拜六晚上。但是,這又會出現另一個問題:逛完北美館都已經晚上了,其他的景點都已經關閉了,這樣就沒辦法按照行程走了,所以無論如何還是要選在白天逛北美館啊!)

【臺灣%2F臺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南街殷賑 畫家:郭雪湖

【臺灣%2F臺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悠閒 畫家:陳進

(補充:上面這兩幅畫是北美館的鎮館之寶。其中,《南街殷賑》描繪的是大稻埕的景致,但我一開始把《南街殷賑》的"南街"看成是"南投",所以還一直以為是南投的某個地方,真是太好笑了,哈哈哈。順帶一提,郭雪湖、林玉山、陳進合稱「台展三少年」,但陳進其實是個女的,所以不應該叫她"少年",應該叫她"少女",在這邊補充一下)

【臺灣%2F臺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圓山附近 畫家:郭雪湖

【臺灣%2F臺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雙牛圖 畫家:林玉山

【臺灣%2F臺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晚霜 畫家:林玉山

【臺灣%2F臺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嘉義遊園地(嘉義公園) 畫家:陳澄波

【臺灣%2F臺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夏日街景 畫家:陳澄波

(補充:這幅畫是陳澄波在1927年畫的,畫作中央可以看到一根很顯眼的電線杆。當時正值日治時期,日本政府特別喜歡把他們做的豐功偉業描繪出來,再加上陳澄波要參加日本舉辦的「帝國美術展覽會」(簡稱:「帝展」),所以特別利用這根電線杆來象徵日本對台灣的基礎建設,這樣既可以滿足日本人想要的,而且又可以增加他的得獎機會,所以才會把電線杆放在這麼明顯的位置。以上是我在觀畫時無意間聽到導覽員解說的,在這邊補充一下)

【臺灣%2F臺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新樓 畫家:陳澄波

【臺灣%2F臺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鼓浪嶼風景 畫家:張萬傳

【臺灣%2F臺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蒙特梭利公園 畫家:顏水龍

【臺灣%2F臺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盧森堡公園 畫家:顏水龍

【臺灣%2F臺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真人廟 畫家:陳植棋

【臺灣%2F臺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淡水風景 畫家:陳植棋

【臺灣%2F臺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淡水教堂 畫家:倪蔣懷

【臺灣%2F臺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臺北李春生紀念館(裏通) 畫家:倪蔣懷

【臺灣%2F臺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從圓山神社眺望臺北 畫家:石川欽一郎

【臺灣%2F臺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萌芽 畫家:鹽月桃甫

【臺灣%2F臺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日本貧民窟 畫家:洪瑞麟

【臺灣%2F臺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牛埔仔 畫家:洪瑞麟

【臺灣%2F臺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老臺北風景 畫家:洪瑞麟

【臺灣%2F臺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武藏野校園 畫家:洪瑞麟

【臺灣%2F臺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東京女子大學一角(殘雪) 畫家:洪瑞麟

【臺灣%2F臺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山形雪景 畫家:洪瑞麟

【臺灣%2F臺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山形市集 畫家:洪瑞麟

【臺灣%2F臺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鼻頭漁村 畫家:洪瑞麟

【臺灣%2F臺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帆船 畫家:洪瑞麟

【臺灣%2F臺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須崎港 畫家:洪瑞麟

【臺灣%2F臺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蘭嶼風光 畫家:洪瑞麟

【臺灣%2F臺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蘭嶼 畫家:洪瑞麟

【臺灣%2F臺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夕陽 畫家:洪瑞麟

【臺灣%2F臺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淡水白樓 畫家:洪瑞麟

【臺灣%2F臺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九份 畫家:洪瑞麟

【臺灣%2F臺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倪蔣懷畫像 畫家:洪瑞麟

【臺灣%2F臺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礦工頌(坑內坑外) 畫家:洪瑞麟

【臺灣%2F臺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礦工修理坑內鐵道 畫家:洪瑞麟

【臺灣%2F臺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地下無名英雄 畫家:洪瑞麟

【臺灣%2F臺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向日葵 畫家:洪瑞麟

【臺灣%2F臺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觀音山 畫家:洪瑞麟

【臺灣%2F臺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彩霞滿天 畫家:洪瑞麟

【臺灣%2F臺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農家秋日 畫家:藍蔭鼎

(補充:說一句實話,今天來北美館我並沒有打算要拍照的,所以寄放完書包後就悠悠哉哉地逛。然而,當我看到藍蔭鼎的《農家秋日》的時候就覺得"藍蔭鼎"這個名字好像在哪裡看過,而且《農家秋日》畫的還是真不錯啊!後來查一下才發現藍蔭鼎是《飲水思源》的作者,這篇文章以前在國文課本出現過,所以我就想說為這幅畫拍照留作紀念。當我從口袋拿出手機並拍了幾張照之後卻發現手機的鏡頭有點髒,但是我又把酒精棉放書包裡,再加上參觀的人越來越多,這樣拍出來的照片會從玻璃上看到他們的身影,所以想說之後再來拍好了,於是就繼續接下來的行程。但是,行程結束後我又怕之後會忘記過來拍照,所以特別從花博公園回北美館拍照,而且這次還特別用酒精棉把鏡頭擦乾淨再拍。在這邊特別記錄一下這段過程,提醒自己以後還是要隨身攜帶酒精棉以備不時之需)

【臺灣%2F臺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小閒 畫家:林之助

【臺灣%2F臺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男孩節 畫家:蔡雲巖

【臺灣%2F臺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溫室(賞花) 畫家:李梅樹

【臺灣%2F臺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珍珠的項鍊 畫家:李石樵

【臺灣%2F臺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持扇婦人像 畫家:楊三郎

【臺灣%2F臺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自畫像 畫家:黃荷華

【臺灣%2F臺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花與女 畫家:李梅樹

【臺灣%2F臺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霧社 畫家:鹽月桃甫

【臺灣%2F臺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故圓追憶 畫家:林玉山

【臺灣%2F臺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手風琴 畫家:陳進

【臺灣%2F臺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萊園春色 畫家:郭雪湖

【臺灣%2F臺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有香蕉樹的院子 畫家:廖繼春

【臺灣%2F臺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臺灣神社 畫家:木下靜涯

【臺灣%2F臺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後庭 畫家:呂鐵州

【臺灣%2F臺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朝粧 畫家:洪瑞麟

【臺灣%2F臺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東京初雪 畫家:洪瑞麟

【臺灣%2F臺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陳植棋畫像 畫家:洪瑞麟

【臺灣%2F臺北市】台北市立美術館

↑星月 畫家:洪瑞麟

14點整,是我遊覽完畢北美館的時間,接下來就按照計畫前往旁邊的圓山別莊

Gary曰:「說一句實話,北美館大部分的展覽我都沒什麼興趣,要不是無意中發現『走向世界:臺灣新文化運動中的美術翻轉力』這個展覽,我想這篇文章是很難完成的吧!」

"圓山別莊",它以前是"台北故事館",是要門票才可以參觀的,但現在變成免費參觀,裡面也有小小的展覽,但也沒什麼值得一提的

(補充:根據館內解說牌的介紹,圓山別莊建於1913年,是大稻埕茶商陳朝駿為了招待茶商公會會員和上流人士所建造的。後來在日治時期被日本憲兵隊徵用及光復初期作為前立法院院長黃國書的宅邸,圓山別莊於1982年被台北市政府指定為紀念性建築物,後來又在1998年被指定為市定古蹟,並於2003年正式以"台北故事館"的名義為外開放,直到2021年又由ACME團隊接手讓大眾可以免費進去參觀)

【臺灣%2F臺北市】圓山別莊

圓山別莊

【臺灣%2F臺北市】圓山別莊

與圓山別莊的合照

"兒童樂園",正確來說它是由有旋轉木馬、摩天輪、碰碰車等遊樂設施的"兒童舊樂園"和後山的"昨日世界"所組成,但我都習慣統稱它們是"兒童樂園"。這個地方媽媽以前常常帶我來,但最後一次是郭淑慧帶我來的,之後兒童樂園就搬到士林的"兒童新樂園"了

基本上,以前媽媽只會帶我到"兒童舊樂園"那裡,後面的"昨日世界"就很少去了。然而,穿過圓山別莊旁的地下道會抵達"真相館",從這裡開始就是"昨日世界"的範圍了

如果我印象沒錯的話,真相館以前會播放一些電影,有些好像還是3D的樣子,但現在它不開放,所以只能從左邊的小門前往"昨日世界"

穿過小門,馬上就會看到"大陣頭廣場",大陣頭廣場後面就是"小陣頭廣場"了。如果我印象沒錯的話,我是有來過大陣頭廣場的,所以照理來說小陣頭廣場應該也是有來過,但我已經忘記我在這裡做過什麼事了,可真是糟糕啊!

小陣頭廣場的盡頭是一座水池,如果從左邊的樓梯上去左轉再沿著動線一直走就會來到"閩式建築群"。我以前有來過這裡,而且這是我對昨日世界的唯一印象,但我只記得裡面好像有賣一些童玩和手工藝品,像我之前就在這裡買過一個關羽的黏土人偶

(補充:說一句實話,我對閩式建築群的印象也是非常模糊的,是我後來看到施淑媛的小日記的時候才發現我有來過這裡。根據當時的記載,我本來是想買項羽的黏土人偶,但是它太貴了,一個就要1000塊的樣子,所以最後就買了一個便宜一點的關羽黏土人偶當作紀念)

【臺灣%2F臺北市】兒童樂園

閩式建築群

【臺灣%2F臺北市】兒童樂園

↑↓與閩式建築群的合照

【臺灣%2F臺北市】兒童樂園

閩式建築群的盡頭有座樓梯,從這裡上去可以抵達"飛躍廣場"。這裡是圓山的制高點,所以可以將台北市看的一清二楚,甚至連遠方的101都可以看到呢!

【臺灣%2F臺北市】兒童樂園

台北市風光(照片攝於"飛躍廣場")

這個時候背對飛躍廣場,往右會回到"閩式建築群",往左則是會來到"長城"。沿著長城的動線一直走,這時會出現一條岔路,往右又會有兩條岔路,如果選擇直走就會來到小陣頭廣場樓梯上去那裡,如果選擇沿著沿著左邊的下坡往下就會回到小陣頭廣場那裡,所以要從小陣頭廣場直接前往長城也是可以的。話說,這一部分是昨日世界最複雜的地方,像我方向感這麼好的人都有一點小迷路,雖然我認為以前不常來也是其中一個因素,但這裡真的是一個容易迷路的地方啊!

好了,回到長城前的第一個岔路。往右會到上面提到的那些地方,往前則是會到真相館的後方,從這裡沿著動線一直走再順著下坡往下就會回到擺放摩天輪、旋轉木馬的"兒童舊樂園",所以從兒童舊樂園直接前往昨日世界也是可以的

"兒童舊樂園",這是我對兒童樂園最熟悉的地方,但是之前來的印象已經不深了,倒是郭淑慧那次印象挺深的,故在下面附上我的"兒童舊樂園筆記":

1.兒童舊樂園和一般遊樂園的收費方式是比較不一樣的,它是入場收一次錢,每項遊樂設施再收一次錢。如果我印象沒錯的話,入場費是30元/1人,遊樂設施則是20元/1次,但郭淑那次是郭淑慧直接掏1000塊錢讓我們玩到爽,只是最後我們沒有把1000塊錢玩完,所以郭淑慧就直接把剩下的票送給路人了

2.從兒童舊樂園的入口進去後看到的第一個遊樂設施是"仙女散花",當時我們也有玩這項遊樂設施,但最經典的就是"蔡秉鈞"了。"蔡秉鈞"是一個范進,雖然搞不清楚他為什麼要來兒童舊樂園玩,但或許是不想吃虧吧!所以他就帶著英文課本還是英文雜誌去玩仙女散花,而且是邊飛邊旋轉邊背英文單字,真的是一個瘋子

3.如果我印象沒錯的話,玩完"仙女散花"後我們就去玩"咖啡杯"還是"碰碰車",但這兩個也是經典中的經典啊!如果是先玩咖啡杯的話,那又要回到"蔡秉鈞"身上了。剛玩完頭暈的仙女散花,"蔡秉鈞"繼續拿著英文課本還是英文雜誌去玩咖啡杯,而且也是邊旋轉邊背英文單字,真的是有差這一分鐘、兩分鐘嗎?如果是先玩碰碰車的話,我特別慢慢等,等到郭淑慧上車之後故意選她旁邊的車,這樣一啟動就可以直接撞她了。然而,第二個經典人物"陳睿ㄩˇ"出現了。"陳睿ㄩˇ"拿著英文課本還是英文雜誌直接坐到我旁邊,這個時候我就直接跟他講:「你不要坐這裡啦!我會開得很快,這樣你就背不了英文單字了」,他一聽就默默地離開了。說一句實話,他背不背得了英文單字關我屁事啊?我這麼做是要趕他走,這樣就不會有人妨礙我去撞郭淑慧了。果然,一啟動我就直接去撞郭淑慧,結果之後要繼續去追郭淑慧的時候郭淑慧班的人就一直擋路,還在那裡講:「不可以撞老師」,真是太沒水準了。最後,除了一啟動那次有撞到郭淑慧以外就再也沒撞到郭淑慧了,真是太可惡了

4."咖啡杯"和"碰碰車"附近就是"摩天輪"了。當天郭淑慧也有帶我們玩摩天輪,而且經典人物"蔡秉鈞"又要登場了。好巧不巧,我跟"蔡秉鈞"又搭到同一個車廂,結果從頭到尾轉一圈他還是繼續在背他的英文單字,真的是范進到了極點了。順帶一提,"仙女散花"、"咖啡杯"、"碰碰車"等遊樂設施都被拆除了,現在只剩下"摩天輪"跟"旋轉木馬"了。其中,旋轉木馬會在"兒童舊樂園筆記"第五點提到,所以只在下面附上摩天輪的照片

【臺灣%2F臺北市】兒童樂園

摩天輪

【臺灣%2F臺北市】兒童樂園

與摩天輪的合照

(補充:雖然"蔡秉鈞"已經夠經典了,但說到摩天輪,"蔡秉鈞"還是略輸"范狗"一籌。小六快畢業的時候,老師帶我們全體畢業生去六福村玩,這個時候我跟"范狗"一組,然後我們就去玩摩天輪。換我們玩的時候,我就指著"范狗"問工作人員說:「你們的摩天輪應該夠堅固吧!像她這麼肥應該不會垮下來吧!」,工作人員說:「不會,我們這個很堅固」,結果我就跟他說:「但是我們怕死,所以還是讓她自己坐一個車廂吧!」。最後,"范狗"就自己一個人坐一個車廂,我們其他人就坐另一個車廂了)

5.國小畢旅的時候,隊輔問了我們一個問題:「全世界最可怕的遊樂設施是什麼?」,雖然我忘記我們是都不知道還是回答雲霄飛車這些真的很可怕的遊樂設施,但是隊輔最後告訴我們答案是"旋轉木馬",因為後面的馬永遠追不上前面的馬。當然,兒童舊樂園的旋轉木馬也有這個現象,但我也不在乎,反正我以前也不知道玩過多少次了,只是郭淑慧那次有沒有來玩我就忘記了。然而,今天來到旋轉木馬前面,我發現上面有很多台灣景點的裝飾,這是以前從來沒有注意到的,只是有很多地方我都不知道是哪裡,這可真是令人難過啊!

6.說到"圓山",除了MRT圓山之外,還要想到"圓山遺址"、"圓山動物園"、"圓山大飯店"、"花博公園"、"台北市立美術館"等地方。其中,台北市立美術館已經在上面介紹過了,圓山遺址、花博公園等一下會在下面做更詳盡的介紹,所以這邊就不多說了。圓山大飯店其實離MRT圓山有段距離,所以我把它詳細記錄在《忠烈祠》這篇文章中。圓山動物園是現在木柵動物園的前身,所以在兒童舊樂園的牆壁上可以看到很多動物的壁畫,像下面這張照片的大象、長頸鹿跟馬就是象徵圓山動物園的。順帶一提,大象腳下的土壤中可以看到很多貝殼碎片和幾個陶器,這些都是圓山遺址的象徵

【臺灣%2F臺北市】兒童樂園

兒童舊樂園的壁畫

"圓山遺址",這個考古遺址常常會在歷史課本上出現,通常還會跟貝塚文化連在一起。如今,圓山遺址已經變成一片草地,只是有用透明圍牆把它圍起來,故在下面附上"圓山遺址筆記":

1.圓山,這個地方以前叫「圓山仔」或「龍峒山」,後來就被改叫「圓山」了。西元1897年,伊能嘉矩和宮村榮一這兩位日本學者在這裡挖到一些石器、陶器和貝塚,證實這裡以前是有人居住過的,所以就把這裡命名為"圓山貝塚",後來才被改稱為"圓山遺址",目前則被登錄為"國定考古遺址"

2.嚴格說起來,圓山遺址可以分為5個史前文化層和1個清代的漢人文化層。其中,最古老的文化層是先陶文化,它是距今6000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主要以打製石器為主。大坌坑文化和訊塘埔文化依序在先陶文化上面,它們分別存在於5500到4500年前和4500到3600年前,主要以粗繩紋陶為代表。圓山文化則是在訊塘埔文化上面,它存在於3200到2300年前,主要出土很多素面陶器、石器、玉器、動物骨頭和貝塚等等,而且這些貝塚主要都是生活在半淡半鹹的湖泊中,所以我們可以推斷以前這裡是有至少一個不怎麼淡也不怎麼鹹的湖泊,只是後來消失了。順帶一提,圓山文化是圓山遺址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層,而且它出土的貝類又是全台灣規模最大的,所以我們才會把圓山遺址和貝塚文化連在一起。圓山文化的上面是十三行文化,它是距今1000年前的文化,主要出土一些拍印紋陶器和少量的中國瓷器,所以我們可以推斷當時的人們和中國是有貿易往來的。清代的漢人文化層基本上就是以清代遺跡為主,所以也沒什麼值得一提的

"臨濟護國禪寺"建於日治時期,目前則被登錄為台灣宗教百景。它除了外觀有點像縮小版的景福宮的勤政殿以外,其他就沒什麼值得一提的了

【臺灣%2F臺北市】臨濟護國禪寺

臨濟護國禪寺

臨濟護國禪寺旁邊就是圓山轉運站和MRT圓山,MRT圓山前面就是"花博公園"了。基本上,花博公園就是一個熱鬧、人多的地方,但這裡也會舉辦一些展覽,像之前的「神偷奶爸-邪惡製片廠」和「貓・美術館」就是在這裡舉辦的

MRT圓山是今天的終點站,這樣今天的行程也搞定了,2022年的第一天也結束了

[補充]

出了MRT圓山,沿著花博公園一直走就會來到台北市立美術館,再往前走就會來到林安泰古厝,這正是我在2021年12月31日前往的地方

【臺灣%2F臺北市】林安泰古厝

林安泰古厝

【臺灣%2F臺北市】林安泰古厝

↑↓與林安泰古厝的合照

【臺灣%2F臺北市】林安泰古厝

林安泰古厝的全名是林安泰古厝民俗文物館,所以有介紹一些有關民俗信仰的東西,像是屋子上的雕刻有什麼特別意涵等等,故在下面附上我的"林安泰古厝筆記":

1.林安泰古厝是林回在艋舺(今:萬華)設立「榮泰行」賺錢後所興建的宅邸,並於1823年正式完工。為了紀念家鄉,林回取祖籍福建泉州安溪的「安」和榮泰行「泰」組成「安泰厝」,這正是當時林安泰古厝的名字。後來因為林回姓林,所以就在「安泰厝」前面加一個「林」,再加上它又是將近200年的古蹟,所以又在「厝」前面加一個「古」字,所以就叫它"林安泰古厝"了。然而,導覽只有介紹到「安泰厝」的由來,並沒有說明為什麼現在大家都叫它"林安泰古厝",所以「林安泰古厝」那邊是我自己亂猜的,哈哈哈

2.簡單來說,「榮泰行」的經營策略就是「哪裡缺少什麼就賣什麼」。清領時期,台灣北部水利設施發達,所以稻米產量增加,但從事手工業的人很少,所以民生用品缺乏。有鑑於此,林回就將台灣北部過剩的稻米賣到缺米的漳州、泉州,再從那裡把過剩的布帛帶回台灣來賣,所以這樣就賺大錢了

3.「榮泰行」除了賣布料、五穀雜糧以外,還有賣茶等商品,所以林安泰古厝也有一些有關這些行業的小知識,在這邊補充一下

(1)茶、糖、樟腦,這是清領時期台灣的三大出口商品。然而,台灣本來是沒有茶的,是有個叫柯朝的人從福建武夷山引進並在魚桀(今:瑞芳)栽種得到好成果才開始大量種植的。起初,台灣的茶主要供島內消費為主,後來在道光年間才開始大量出口,從此成為台灣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

(2)有一天,媽媽想要買活肉花枝,但是最少要買兩斤三兩,只是標註的價格只有一台斤多少錢,所以要自行換算是多少台斤。媽媽搞不清楚,所以就叫我去問"好粥道"了。我看到"好粥道",就問她說:「阿姨,兩斤三兩是幾台斤?」,"好粥道"就說:「一斤十二兩,但金門好像是一斤十六兩」,我就問她說:「所以兩斤三兩是幾台斤?」,她就問我說:「你為什麼這麼問?」。"好粥道"最崇拜的就是北醫的老師了,她還稱他們是"教授"呢!我就靈機一動地跟她說:「剛剛我們老師要團購啊!結果他看到活肉花枝想要買,但最少要買兩斤三兩,只是只有標註一台斤多少錢,所以他就來問我這樣要多少錢。我也懶得上網查,就跟他說:『老師,我幫你去問一個人,她一定知道』。所以,阿姨,我就來問你啦!」。"好粥道"聽了好高興,馬上拿計算機幫我算出來是大概502塊,結果她就跟我說:「這樣不便宜喔!而且還要看它有沒有含水」。「水」是什麼?是花枝剛從水裡撈出來它有沒有瀝乾還是直接拿去秤,這樣重量又有差了。我就跟她說:「那我還是跟我們老師說叫他不要買了」,"好粥道"就說:「對,還是不要買比較好」。結果,隔天我又去找"好粥道","好粥道"就問我:「結果呢?你們老師有買嗎?」,我就跟他說:「阿姨,我把妳昨天講的話跟他講了,結果他就不買了」,"好粥道"就說:「對,不買比較好」,講完就從滷鍋裡拿了一整條豬血糕給我,我就跟她說:「阿姨,我不吃豬血糕啊!」,結果她就給我別的配菜了,只是我也忘記是什麼了。但是,一整條豬血糕那麼貴,而且還只是一樣配菜而已,可見她是多高興啊!然而,根據林安泰古厝的介紹,一兩是37.8公克,一台斤則是600公克,這樣換算下來一台斤是接近十六兩,根本不是"好粥道"講的「一斤十二兩」啊!順帶一提,如果"好粥道"只有把「十二兩」和「十六兩」搞錯的話,那假設一台斤是160元,兩斤三兩的正確算法應該是"160*2+160*3/16",所以是350元,在這邊補充一下

(3)知道幾斤幾兩怎麼算了,接下來還要搞清楚古代是怎麼付錢的。根據林安泰古厝的介紹,以前主要有「銀兩」和「銅錢」兩種貨幣,所以又被稱為「銀銅雙本位制」。簡單來說,銀兩相當於現在的大鈔,主要是負責金額龐大的交易,大概一兩銀子等於現在的新台幣2000到2500元;銅錢相當於現在的硬幣,主要是負責小額交易的,大概一文銅等於現在的新台幣兩塊錢,所以罵別人「一文不值」就是說你連兩塊錢都不值啊!

4.林安泰古厝是一座"兩進式"的宅邸,但什麼是"兩進式"呢?簡單來說,"兩進式"的第一進就是門廳,相當於現在的大門,主要是負責管制外人入侵的地方;第二進就是正廳,相當於現在的客廳,主要是舉辦重要活動的地方,像婚喪喜慶、擺放祖先牌位、接待賓客等等都是在這裡舉行的。順帶一提,林安泰古厝還有提到這些房間的配置還有「左尊右卑」的觀念,但「左尊右卑」的「左」究竟是面對正廳還是背對正廳就不知道了,這和景福宮、昌德宮、昌慶宮、慶熙宮、德壽宮的「左文右武」有同樣的問題

5.根據我的猜測,林安泰古厝有的特色應該在其他傳統建築上也看的到,故在下面附上六點我認為特別重要或特別稀奇的,以供之後做複習。第一,林安泰古厝前的廣場上所鋪的石頭稱為壓艙石,主要是以前為了防止船身不穩所鋪設於船底的,等到船抵達目的地之後這些石頭也被當作建材鋪設於地板,這種現象除了在古厝可以看到以外,還可以在廟宇中看到。第二,正廳的地板上可以看到許多菱形的磁磚,這些菱形組合起來就成為多個「人」字,這代表這個家族非常興盛,所以來拜訪的人絡繹不絕。第三,如果地板的磁磚是長方形,但又不是很規則、很整齊地排在一起,而是呈現類似爬格子的形狀,這樣會形成多個「丁」字,也就是希望可以生兒子的意思。第四,如果在古厝的雕刻上看到梅樹和喜鵲,這代表「喜上眉梢」的意涵,所以以後可以多多注意。第五,門廳兩側的房間稱為耳房,主要是作為賓客的休息場所,甚至是他們睡覺過夜的地方,當然也可以當作小書房或小客廳來用。第六,從正面看,林安泰古厝的第二進比第一進高一點,這除了日照、通風的考量外,還有步步高升的意思,所以就知道為什麼那麼多古厝蓋的一層比一層高了

【臺灣%2F臺北市】林安泰古厝

林安泰古厝的正廳

林安泰古厝的旁邊分別是"顧渚茗山"和"映月大池"。其中,顧渚茗山這個地方我以前國中校外教學來花博的時候有來過,但我也不是很確定,直到看到林安泰古厝的簡介上說這裡曾經當過花博的展場,而且站上顧渚茗山所看到的風景也跟我的印象有些吻合,所以我99.99%確定我以前是有來過林安泰古厝的。映月大池四周又有"雨前樓"、"隨月閣"、"愛波亭"、"醉茶居"等建築,雖然這些都是後來建的,但風景還真是不錯啊!

【臺灣%2F臺北市】林安泰古厝

雨前樓(左)、隨月閣(中)、邀月亭(右)、映月大池(中央水池)

Gary曰:「不得了!!參觀個林安泰古厝竟然發現"好粥道"在亂騙人,真是太好笑了,哈哈哈哈哈」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ary Wei 的頭像
    Gary Wei

    Gary的旅行日記

    Gary W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